7*24小时服务热线:
400-1234-5678
瑞禾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仪RH-GRD-B是一款在康复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设备,以下是它的详细介绍:
### 治疗原理 - **立体动态干扰电的形成** - 该仪器通过两组或多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输入人体,形成立体干扰电场 。一般其中一组电流频率固定,另一组频率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,两组电流在体内相互干扰,产生差频电流。与传统干扰电不同的是,它强调了立体动态的特性,能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不断变化的干扰电场,使电场分布更均匀,作用更全面。 - 举例来说,就像在一个房间里,从不同方向发出的光线相互交织,照亮房间的每一个角落,立体动态干扰电的电场也是如此,能更广泛、更深入地覆盖治疗区域。 - **生理效应机制** - **对神经肌肉的刺激**:差频电流可以刺激神经肌肉组织,引起肌肉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导。当电流强度和频率适宜时,能使肌肉有节律地收缩,模拟正常的运动模式,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,增强肌肉力量。 - **促进血液循环**:作用于血管平滑肌,使血管扩张,改善局部血液灌注,增加组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,同时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。这就好比给干涸的土地引来水源,让土地重新变得肥沃,为组织修复创造良好条件。 - **改善细胞膜通透性**:促进细胞内外离子和营养物质的交换,增强细胞的代谢功能,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。 ### 仪器特点 - **多模式治疗功能** - **多种波形模式**:具备多种波形输出,如正弦波、方波、三角波等,不同波形对组织的刺激效果有所不同,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灵活选择。 - **丰富的调制模式**:有连续调制、间歇调制、变频调制等多种调制模式。连续调制可提供持续稳定的刺激,适用于慢性疼痛等持续症状的治疗;间歇调制通过周期性的刺激和休息,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耐受度,适用于对刺激强度较敏感的患者;变频调制则能在治疗过程中自动改变频率,模拟人体生理变化,增强治疗效果。 - **精确的参数调节** - 可以对电流强度、频率、差频、治疗时间等多个参数进行精确调节。电流强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从弱到强进行调整;频率和差频的调节范围较广,能满足不同疾病和治疗阶段的需求;治疗时间也可灵活设定,一般每次治疗15-30分钟不等。 - **良好的安全性** - 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,如电极脱落自动检测与保护功能,当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或脱落时,仪器会自动停止输出电流,避免患者受到意外电击。同时,还有漏电保护、过流保护等功能,确保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。 ### 临床应用 - **疼痛管理** - 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,如颈椎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、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、肩周炎的肩部疼痛、各种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,以及术后伤口疼痛、神经痛等,通过刺激神经粗纤维抑制疼痛传导和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,达到镇痛效果。 - 例如,对于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,经过一段时间的RH-GRD-B治疗后,腰部和下肢的疼痛明显减轻,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改善。 - **肌肉骨骼康复** - 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,包括脊髓损伤后的肢体肌肉萎缩、脑卒中后偏瘫侧的肌肉萎缩、骨折长期固定后的废用性肌肉萎缩等。同时,对于改善关节活动度也有帮助,适用于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、膝关节骨关节炎导致的膝关节屈伸受限等。 - 比如,在脑卒中康复中,应用该仪器刺激偏瘫侧肌肉,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,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。 - **周围神经损伤康复** - 对周围神经损伤,如面神经麻痹、坐骨神经损伤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,能够促进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。通过刺激神经,为神经的修复提供适宜的电生理环境,加速神经纤维的生长和髓鞘的形成。 - **其他应用** - 在妇产科领域,可用于产后盆底肌康复,增强盆底肌肉力量,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。在老年康复中,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、预防跌倒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。 ### 使用注意事项 - **禁忌证** - 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等金属异物的患者,由于干扰电可能会对起搏器等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,禁止使用。 -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使用,以免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。 - 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损、溃疡、感染等情况时,应避免使用,防止感染扩散。 -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,一般不建议在肿瘤部位及其周围使用,以防刺激肿瘤生长或扩散。 - 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,使用时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,需谨慎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 - **治疗前准备** - 治疗师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,包括疾病诊断、症状严重程度、身体状况、过敏史等,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。 - 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、可能出现的感觉和反应,以及需要配合的事项,如保持放松、避免随意移动电极等,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。 - 确保治疗部位清洁,无油脂、汗水等分泌物,必要时可使用温水擦拭。如果毛发较多,可适当修剪,以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良好接触。 - **治疗过程中** -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,逐步调整电流强度等参数,避免一开始就使用过高强度,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。 -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等,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,如出现疼痛、麻木、烧灼感等不适,应立即停止治疗,调整参数或检查电极放置是否正确。 - 检查电极与皮肤的接触情况,确保紧密接触,避免电极松动或脱落。 - **治疗后护理** - 治疗结束后,检查治疗部位是否有红肿、瘙痒、皮疹等异常反应。如有轻微的皮肤发红,一般属于正常现象,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会自行消退。若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皮肤损伤,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。 -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的,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,如适当的运动锻炼、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,以巩固治疗效果。